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又称信息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高新区(滨江)汇集了众多国家级产业基地,如通信产业园、软件产业基地等,汇聚了杭州市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来自32个国家的498家外资企业,总投资额达51亿美元。这里正逐步发展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以来,至2012年9月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11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工程性科研基地缺少基本的运行维护经费。产业核心技术开发和共性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和系统化是我国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均以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为宗旨。这些工程中心建设初期投资添置的设备、仪器、试验条件,随着技术更新和时间的推移,已不能满足当今技术发展的要求。
2、国家级科研基地通常采取由宏观管理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共同组成的分级管理机制。宏观管理部门负责科研基地的总体规划和全面指导科研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目前国家级科研基地的宏观管理部门包括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
3、国家财政对科研基地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为基地的建设和设备更新提供经费;二是为基地提供运行费;三是通过国家项目提供经费。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于承担的主要是基础研究,因此,国家的财政支持是其主要的经费来源。
4、首先要找到适合的场地,再次得到政府的支持,再做准备工作直至落成。科研基地,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比较集中,能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提供较多科研成果和从事武器装备测试、检验和鉴定,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基地。
1、由韩伯棠等人编著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现状及二次创业研究》是一本深入探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情况的专业著作。该书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号码为9787564009953,于2007年1月1日首次发行,属于经济类别中的中国经济研究。
2、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探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挑战。上篇自1991年至2000年间,详尽研究了我国高新区的起源、发展历史,涵盖了其内涵、建设管理及当前的现状。这一部分旨在揭示,经过初期创业后,我国高新区正面临着重大的二次创业转型考验。
3、研究从历史演进、规模、产业结构、布局、技术水平和进出口等多个角度,全面解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作者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详述了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明确了不同高开区的政策导向,并深入剖析了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经济水平、国际化程度、风险投资和科技政策等。
4、呈现分散性与集中性并存的分布模式。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如京津唐、辽中南、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这些区域拥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吸引了众多人才和企业。 相较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较慢,但也在持续进步中。
5、信息技术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包括了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壮大,并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是该领域的佼佼者。
6、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地迅速发展。2008 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21%。